2010年考研英语完型填空部分的难度与2008和2009年相比变化不大。从内容上看,完型填空文章讲述的是管理学上一个非常著名的理论——霍桑效应(Hawthorne effect),相信很多考生对这一概念都不陌生。霍桑效应最初研究的是生产效率与工作条件之间的关系,包括外部工作条件(如照明强度、湿度)和心理因素等对生产效率或个人绩效的影响。在词汇方面,文章并没有出现偏词、难词,主要还是考查考生对“考研英语大纲”中高频词汇的含义和用法的掌握。就考题设计而言,在20道题目中,共有12道词义辨析题、五道逻辑关系题、两道固定搭配题和一道介词考查题。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考查句与句、段与段之间逻辑关系的题目比重有所增加,所以考生在做题时切忌“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而应对文章的整体脉络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这样才能正确解题。
解题技巧
在解完型填空题目时,考生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 反复阅读文章的开篇和结尾,把握文章主线
历年来,考研完型填空的文章多以观点鲜明、条理清晰的议论文或说明文为主,很多考生认为这种体裁的文章很难把握。其实,这类文章恰是典型的可以从整体上把握的文章。因为此类文章一般有以下两大特点。
(1) 文章的主题鲜明。完型填空文章通常都有一条明确的主线,能否抓住文章的主线是考生能否从整体上把握此类文章的关键。完型填空题型的特点决定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作者的观点、态度一般都会集中在文章的开篇或结尾。例如,2010年考研完型填空文章的开篇部分即提出了“Hawthorne effect”这一概念,点出全文的关键词,并指出以往的研究表明:外部条件以及额外的关注能够影响个体的行为。而通过结尾部分的最后一句话“This suggests that the alleged ‘Hawthorne effect’ is hard to pin down.”可判断出此篇文章的主线,“pin down”意为“使明确说明,使详述”,由此可知,作者认为“霍桑效应”很难解释清楚,即对“霍桑效应”存在质疑。这一主线可以指导全文的解题。
(2) 文章通常情况下采用“总—分”的对照结构。此结构不仅在整篇文章中适用,有时在各分段或句子中也适用。
基于以上两个特点,考生在做完型填空题目时,首先应花两三分钟时间通读整篇文章,并且要着重理解文章的开篇和结尾,抓住文章的中心或主线。
2. 学会从已知信息中找线索
完型填空的独特命题形式要求考生通过“填空”来“完型”。从这个角度看,完型填空文章实际上由两部分构成:已知信息(题干文章)和未知信息(20道题目)。命题者将两类信息掺杂在一起,形成了一篇逻辑缜密的文章,这就意味着两类信息之间必然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做完型填空题实际上就是从已知信息中找未知信息的过程。例如2010年考研完型填空第4题:
The idea arose because of the 4 behavior of the women in the plant.
4. A. controversial B. perplexing
C. mischievous D. ambiguous
解析:此题要求考生选择一个形容词来修饰已知名词behavior。选项中的四个词均为形容词形式,且单从词义上分析,四个选项都有可能是正确答案,所以很多考生不知如何选择。其实相关的已知信息就在这句话的后一句话中:“… their hourly output rose when lighting was increased, but also when it was dimmed. ”(当照明灯变亮时,女工每小时的产量会提高;但当照明灯变暗时,女工每小时的产量也会提高。)通过这句话可知,这样的情况有点不合常理,让人很难理解。此题的四个选项中,controversial 意为“具有争议性的”;perplexing意为“使人困惑的,令人费解的”;mischievous意为“恶作剧的”;ambiguous意为“含糊的,模棱两可的”。将文章中的已知信息和选项词义结合起来看,答案就显而易见了,正确答案为选项B (perplexing)。
3. 善于通过逻辑关系解题
此次完型填空中有五道关于上下文逻辑关系的题目,考查的题量较前几年有所增加。这就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逻辑理解能力,善于把握段与段、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加深对文章的全面理解。以2010年考研完型填空第12题为例:
Hawthorne experiments have another surprise story 12 the descriptions on record, no systematic 13 was found that levels of productivity were related to changes in lighting.
12. A. contrary to B. consistent with
C. parallel with D. peculiar to
解析:根据空格前的surprise一词以及后半句话(no systematic13was found that levels of productivity were related to changes in lighting.〔没有发现系统性的__,可以表明生产力水平与照明变化有关〕)这两点,考生基本可以判断,第12题设置的空格所考查的逻辑关系应为转折关系,只有选项A (contrary to)能表达转折的意思,为正确选项。
备考建议
在具体的考研英语完型填空备考过程中,考生应该怎样才能做到事半功倍?笔者在这里有三点备考建议。
1. 吃透近十年真题
有些考生在考研备考过程中,只热衷于做各种模拟题,而忽略了真题的重要性。这其实是一种得不偿失的备考方法。事实上,历年的考研真题是最有权威性的备考资料,它最能反映考研命题者的命题思路和考试走向,其备考价值超过任何模拟题。因而笔者提醒各位考生,一定要把近十年的真题吃透。“吃透”并不是说把历年的真题做几遍就行。每一份真题虽然看上去内容不多,但包含了“考研英语大纲”中涉及的很多词汇、语法和句型,有些考点甚至一考再考。因此,考生要仔细分析每一道真题,从而找到出题规律和做题规律,充分利用和挖掘真题的价值。
2. 词汇是重中之重
历年考研完型填空真题中的词汇考查题通常占到总题量的60%~70%,是比值最大的部分。因此,对词汇的备考显得尤为重要。完型填空题对词汇的考查有其固有的特点,即考查的不是所谓的“难词”“偏词”,而是考查考生对“考研英语大纲”中一些基本词汇的“深度”掌握。很多英文单词有一词多义的现象,而完型填空题目注重的就是对词义的全面考查。例如2010年考研完型填空中出现的account一词,很多考生都知道它有“账户”的意思,却不知其有“描述”之意。因此,考生在背单词时,要特别注意单词的一词多义现象,背全“英语考研大纲”中标示的词义。
3. 重视外刊阅读
2010年考研英语完型填空的文章来源于2009年6月6日的《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 杂志,原文的标题为“Questioning the Hawthorne Effect”。2009年的完型填空文章是一篇关于动物智能方面的科普文章,选自2008年5月7日的《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题为“The Cost of Smarts”。实际上,考研英语的很多文章都直接来源于外刊,包括《科学美国人》(Scientific American)、《今日美国》(USA Today)等。因此,笔者建议考生在备考时坚持阅读外刊。考生在刚开始阅读时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比如难以适应西方人的写作方式等,但这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坚持阅读有助于考生提高对英语的敏感度,从而进一步提高阅读速度和对英文的理解力。另外,阅读外刊还能丰富人文知识,加强对世界的了解。近年来的完型填空文章都在向考生介绍国外的文化和社会问题,考生在平时阅读时积累一些相关的背景知识,有助于考试时快速掌握文章的主旨和脉络。而且,阅读过程中的词汇积累也会潜移默化地提高考生的写作和翻译能力。
2010年考研英语定型填空点评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