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句子结构和表达方式上有很大差异,翻译时往往需要根据句子的意思和语法结构增加或省略一些词。这种词量改变,是忠实地表达原文意义,使译文规范标准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有时为了沟通两种文化,甚至需要用加以注释的方法来补充介绍相关的背景和文化知识,以帮助译文读者更好地理解原著。增词一般用于以下三种情况:一是为了语法上的需要;二是为了语义上的需要;三是为了修辞上的需要。
一、词汇方面的增词
由于英语中有些单词或词组可以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但译成汉语时,如果按字面直译可能会导致词不达意,因而在翻译的过程中需要适当增加一定词汇,使译文更贴切,易于理解。
1.1增加表示具体范畴的词。某些由动词或形容词派生来的抽象名词或者具体名词表达一种抽象概念时,译文中常根据上下文增加一些适当的名词,如: “工作”“原理”“状态”“过程”“作用”和“工作”“现象”等词,以更准确地体现原作的意思。例如:
After all preparations were made, the planes were flown cross the U. S. A to San Francisco.(一切准备工作就绪以后, 飞机就飞越美国去旧金山。)
解析:句中preparations是由动词prepare派生来的名词。故应译为:一切准备工作就绪以后,飞机就飞越美国去旧金山。
West China’s economy is still backward.(中国西部的经济现在还处于落后状态。)
解析:如果照字面译的话,则译为“中国西部经济现在还落后”。少了“状态”这个表示范畴的词,整个句子就显得比较生硬。故应译为:中国西部的经济现在还处于落后状态。
1.2增加不及物动词所隐含宾语的词。英语中有些动词有时用作及物动词,有时用作不及物动词。当用作不及物动词时,它的宾语实际上是隐含在动词后面的,翻译时应表达出来。例如:
Day after day he came to his work—sweeping, scrubbing, cleaning.(他每天来干活———扫地、擦地板、收拾房间。)
To wash before meal. (饭前洗手。)
1.3增加表示名词复数的词。汉语名词的复数没有词性变化,在很多情况下不必表达出来,但在特定情况下翻译时可根据情况,需增加部分词汇,如重叠词、数词等。这样做还可以提高修辞效果。例如:
The roofs of this pagoda are constructed of colored glazed tiles of yellows and greens.(这座宝塔的屋顶是用浓淡不同的黄色和绿色的琉璃瓦盖成的。)
解析:句子中用yellows和greens表示浓淡不同的黄色和绿色。 故应译为:这座宝塔的屋顶是用浓淡不同的黄色和绿色的琉璃瓦盖成的。
A gas exerts the same pressure in a mixture of gases as it would exert if it were in the container alone.(在混合的几种气体中,每一种气体所具有的压力就与它单独在容器中的压力一样。)
解析:gases是一个复数名词,表示“几种”气体,如“color”一样,本身是不可数名词,但用以表示“各种”不同颜色时,则可用“colors”表示复数。故应译为:在混合的几种气体中,每一种气体所具有的压力就与它单独在容器中的压力一样。
1.4增加适当的语气助词及其他虚词等。翻译中加语气助词主要靠我们的母语语感。汉语是借助词汇手段表意的语言,因此,增词法就成为表达英语情态的不可缺少的手段,在英汉翻译中,经常需要添加语气词(如“的、吧、呢、啊、呀”等)来更好地表达原作的意义和修辞色彩。为了补足句子情态,除了用语气助词之外,我们在英汉翻译中也经常视情况添加适当的虚词(究竟、到底、就是、罢了、才好等)。例如:
Don’t take it seriously. I’m just making fun of you.(不要认真嘛!我不过开开玩笑罢了!)
解析:本句中Don’t take it seriously的意义是不要认真,而翻译成中文时增加了语气词“嘛”。
故应译为:不要认真嘛!我不过开开玩笑罢了!
In spite of the fact you treat him very nice, he is a yellow dog.(你待他虽好, 但他到底是个忘恩负义之徒。)
解析:本句中he is a yellow dog的意义是他是个忘恩负义之徒。而翻译成中文时增加了语气词“到底”。故应译为:你待他虽好,但他到底是个忘恩负义之徒。
1.5.增加量词。英语中数词(包括不定冠词)与可数名词往往直接连用。它们之间没有量词,而汉语却往往要借助量词。因此翻译时应根据汉语表达习惯恰当地增加表示形状、特征或材料的量词。例如:
A red sun rose slowly from the calm sea. (一轮红日从风平浪静的海面上冉冉升起。)
A stream was winding its way through the valley into the river. (一弯溪水蜿蜒流过山谷,汇入河流。)
二、语法方面的增词
根据英语的语法往往可以省略某些词,但译成汉语时为合乎规范,需把省略部分增补出来。
2.1增加英语中无须重复的词。有些词或句子成分在英语中可根据习惯或语法规则省去,其意思仍然表达得非常清楚。但在译文中则必须根据汉语的习惯和语法规则予以重述。例如:
Who is the fastest of the Sydney Olympic Game? (谁是悉尼奥运会中跑得最快的人?)
解析:“The+形容词”可表示一类人或东西,the fastest本身可表示“跑得最快的……”,当然在悉尼奥运会中跑得最快的是某个人,而非其他什么东西。故应译为:谁是悉尼奥运会中跑得最快的人?
When you turn a switch, you can easily operate lighting, heating or power-driven electrical devices.(旋动开关,就能轻而易举地启动照明设备、供热设备和电动装置。)
解析:很明显,lighting和heating后面省去了device一词,而由句末的devices总括了“装置”一词,其意义依旧明了,但译成汉语时则应逐一译出。故应译为:旋动开关,就能轻而易举地启动照明设备,供热设备和电动装置。
2.2增加原文句子中所省略的词。为了使词句简洁,或避免重复,英语中有些词语或句子成分在英语中可根据习惯、语法规则而省去,其意思仍然很清楚。但译为汉语时,经常要把原文省略的词补上去,否则就无法确切表达原作的意思。例如:
Reading makes a full man; conference a ready man; writing an exact man.(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写作使人准确。)
解析:句中conference和writing后面都省略了动词makes。故应译为: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写作使人准确。
The best conductor has the least resistance and the poorest the greatest.(最好的导体电阻最小,最差的导体电阻最大。)
解析:这个并列句后半部分省略了大量的句子成分,但却能使读者看来一目了然。其中the poorest后省去了“conductor”;he greatest后省去了“resistance”,如果把conductor和resistance都加上去的话则会使句子显得累赘,反而是省去更显得轻松自如,但译成汉语则需要加上省去的句子成分。故应译为:最好的导体电阻最小,最差的导体电阻最大。
2.3增加表达时态的词。英语时态是通过动词体现出来的,而在汉语中, 汉语动词没有词形变化,表达时态要靠增加汉语特有的时态助词或表示时间的词。因此,翻译完成时往往用“曾”“已经”“过”;翻译进行时往往用“在”“正在”;翻译将来时用“将”“要”等。除此之外,为了强调时间概念或强调时间上的对比,往往需加一些其他的词。例如:
More recently, Americans have been moving from the cities to the suburbs.(近年来, 美国人一直在从城市迁往郊区。)
解析:句中用了现在完成进行时。故应译为:近年来,美国人一直在从城市迁往郊区。
The high-altitude plane was and still is a remarkable plane.(这种高空飞机过去是现在仍然是一种了不起的飞机。)
解析:句中was为一般过去时,is为一般现在时。故应译为:该高空飞机过去是现在仍然是一种了不起的飞机。
2.4增加语法中附加含义的词。英语中的非谓语动词应用非常灵活,往往包含一些附加含义。在英译汉时需根据上下文将附加意义译出。例如:
Having a lot of advantages, this machine will eventually be improved upon.(尽管这台机器有很多优点,它总有一天会被别的机器超过的。)
解析:句中having a lot of advantages有让步的意义。故应译为:尽管这台机器有很多优点,它总有一天会被别的机器超过的。
Having lived in Guangzhou for quite a long time, he knew the city well.(由于在广州住了很长时间,他很了解这座城市。)
解析:句中的分词短语表示原因。故应译为:由于在广州住了很长时间,他很了解这座城市。
三、逻辑方面的增词
某些句子在英语中,就原文的表达形式来看,逻辑上是通的;但在译成汉语时,若不加上适当的词,在逻辑上就显得欠缺一些,需增加一些承上启下的词方能把隐含的意思充分表达出来,并且在形式上合乎汉语的逻辑思维。因而,出于汉语逻辑上的考虑,翻译时必须加上适当的词,把隐含的意思充分表达出来,使它形式上合乎思维规律,意义上顺理成章。例如:
Ice is not as dense as water and it floats.(冰的密度比水小,因此能浮在水面上。)
解析:这个句子在逻辑上存在因果关系。应译为:冰的密度比水小,因此能浮在水面上。
For all I know, she was murdered by a rascal.(据我所知, 她被一个流氓杀害了, 但未必是事实。)
解析:For由“限于”范围内的原文与“All I know”搭配产生反面意义,在意义上多了一层转折,蕴含否定含义,故用增词法译出“未必是事实”。故应译为:据我所知,她被一个流氓杀害了,但未必是事实。
四、修辞方面的增词
修辞加词主要是对翻译出来的句子从修辞上进一步润色,以提高译文的质量使之具有准确、鲜明、生动的特点。
4.1增加修饰性的词。这种加词主要是从修辞上加以考虑,通过词的重叠、对偶等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和表达效果,使译文准确、鲜明、生动地表达原意。例如:
Wash it in water, pick out the small particles, if any.(在水里洗一洗, 如果有小粒子, 就给拣出来。)
These drills want sharpening.(这些钻头需要磨一磨。)
4.2增加概括词。英语和汉语都有概括词。英语中的in short,and so on,etc,等等,翻译时可以分别译为“总之”“等等”……但有时英语句子中并没有概括词,而翻译时却往往可增加“俩人”“双方”“等”“凡此种种”等概括词,同时省略掉英语中的连接词,其目的是使译文进一步明确,而且使上下文的连贯性得到进一步加强。例如:
Unity, struggle, unity through struggle(又团结,又斗争,以斗争之手段达团结之目的。)
The frequency, wave length, and speed of sound are closely related.(声音的频率、波长和速度三者是密切相关的。)
掌握增词法将从一定程度上提高我们的翻译技巧,但要切记的是:使用增词法要适度,只能增加原文中虽无其词但有其意的词,而不能随心所欲地任意添加原文中没有的内容。
四、实践练习:请您试试(please translate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into Chinese.)
1. He always throws his weight around, someone should call him bluff.
2. Who will be the fastest of the Athens Olympic Game?
3. So he did. Along with shaking the tension from his legs, he gently laid his pole at his feet.
4. Being hollow, a ship can displace a sufficient volume of water to float it up.
5. It is worth while pointing out that heating may bring about certain changes in the structure of any material.
参考答案:
1. 解析:本题属于增加语气词的用法。因此译为:他总这么盛气凌人,真该有人教训他一顿才好!
2. 解析:本题属于增加无须重复的词的用法。“The+形容词”可表示一类人或东西,the fastest本身可表示“跑得最快的……”,当然在奥运会中跑得最快的是某个人,加上“的人”句子就显得顺畅了。因此译为:谁将是雅典奥运会中跑得最快的人?
3. 解析:本题属于增加省略的词的用法。因此译为:于是他深深吸了一口气,在摆脱腿部肌肉紧张的同时,他轻轻地把撑杆放在脚边。
4. 解析:本题属于增加附加含义的词的用法。因此译为:因为船是空心的,所以它能排开足够量的水使自身浮起来。
5.解析:本题属于增加逻辑方面的词的用法。因此译为:值得指出的是,加热可能引起任何材料产生结构上的某些变化。 文/刘志强
英语翻译技巧逐步突破之增词法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