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快乐英语网 >> 阅读天地 >> 留学驿站 >> 正文

求学紫荆花下——香港留学面面谈

  2010年7月1日,香港迎来了回归祖国13周年的纪念日。晚上我站在尖沙咀东的星光大道,望着对面的中银大厦,想起这已经是我第七次参加香港回归日的庆祝活动了。回归日的晚上有传统的烟火表演,当绚烂的灯光和璀璨的烟火在空中交相辉映时,人群中发出了阵阵的欢呼声。在人群里,我突然发现,身边说普通话的内地游客数目似乎已经超过了讲粤语的香港本地人。回归祖国的13年间,香港和祖国内地在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联系都得到了空前的加强。在高等教育界,香港各所大学里内地学生的数目在回归后也是屡创新高。作为弹丸之地的香港拥有十所高等院校,而且其中几所还进入了今年国际大学排名的前50强。香港本身作为东西方文化的交融地和汇合点所具备的独特文化,以及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所能提供的广阔视野和机会,都吸引了大批内地的学子来到这座飘溢着紫荆花香的城市求学。
  
  香港高等教育概况
  
  香港一共有十所政府承认的大学,其中八所大学获得了香港政府每年拨发的高等教育经费,像内地学生熟知的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高校都是香港政府资助的高校;另外两所自筹资金的高校分别是香港树仁大学和香港演艺学院。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两所自筹资金的大学所颁发的学位也是获得内地教育部门认可的。香港演艺学院更是为内地准备“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表演类考生提供了北京电影学院和中央戏剧学院之外的一个相当不错的选择。十所大学都招收内地学生,其中大多数大学都提供从本科到博士等各个层次的学位课程。
  和中国内地的绝大多数大学不同,香港的各大高校都采用传统的英国教育模式,每门课程都分成lecture (大班课)和seminar (小组讨论)两部分。在lecture上,教授会向所有选修这门课程的同学讲解课程的主要内容,而seminar则沿袭了典型的英国教育风格,教授会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十个人左右),每个小组与教授约定一个固定时间进行小组讨论。在seminar上,教授会提出一些小组讨论的题目供学生讨论,学生也可以就课程内容向教授进行提问。除了lecture和seminar外,香港的教授们一般每周都有自己的consultation period (面询时间),学生可以在这段时间去教授的办公室,与教授面对面地讨论自己的学习问题。此外,各所大学都有自己的网络,教授会在上课之前就将自己的讲义全部上传到网络里,学生也可以在网络里留言,向教授或助教请教各类问题。
  香港高校和内地大学的另外一个显著区别是其授课语言均为英语。在香港的各所大学中,即使是健身、化妆、西餐礼仪等非学分类的兴趣课程也是用英语授课的;至于各个专业的核心课程就更不用说了,从教材到PPT,从课堂讨论到期末考试,皆是用英语完成;就连校园里随处可见的通知和告示也都是用英文写的。在这样一个全英文的环境下,开设强制性的英语课就显得多余了,因而所有大学都不要求学生选修英文课。但是,为了满足部分学生的需要,每所大学都建立了语言学习中心。在这个中心里,学生可以找到大量的英文学习资料,包括各类音频和视频资料。最重要的是,这里每天都有值班的英文老师,学生如果在自主学习英文的过程中需要帮助,可以向当班的英文老师请教。在香港的几年,我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在香港大学的语言学习中心里最经常见到的竟是内地学生,要知道,在内地上大学的学生可是经常逃英文课的。这一现象说明,自主学习的方式反而能够更好地调动大家学习英语的热情。

香港大学
  
   香港留学的优势
  
  在国际教育高度产业化的今天,出国留学对内地学生而言已经不再是一件神秘不可即的事情了。而在众多的留学选择中,为什么很多人最终选择了“家门口”的香港呢?在我接触到的大量在港学生中,选择香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条。
  首先,香港的留学费用虽然并不便宜,但是相对英、美等主流留学国家来说,香港留学的“成本回收期”却要短很多。以商科的硕士为例,大多数商科硕士课程的时间为一年,学费大约是十万港币,生活费为六万港币左右,也就是说,在香港取得一个商科硕士学位的总成本为十六万港币。香港鼓励内地学生在毕业之后留在香港工作,继续服务香港社会。以目前香港的就业形势来看,刚毕业的本科生的起薪为每月12,000~15,000港元。以此类推,内地学生只需要毕业后在香港工作约一年,就可以收回全部留学成本。而在港工作的这一年里积累的工作经验和开阔的视野,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除了“成本回收期”短之外,香港留学的另外一个优势是毕业之后良好的就业机会。虽然香港和内地在公司制度以及管理风格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但是香港终究是华人社会,内地学生成功就业需要突破的障碍远比在非华人社会所需要克服的困难少。例如内地学生最热衷的商科专业,在海外的就业形势往往很一般,因为中国学生需要突破语言、文化、工作风格等诸多障碍,才能够进入到公司的决策层;而在香港,这一类专业的就业形势往往很不错。香港和内地日益紧密的经贸关系更是为既有系统商业理论知识又有内地生活背景的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我认识的很多内地的同学在香港毕业后,都选择了进入香港公司,其中不少后来被派回中国内地负责内地市场,进而成功地进入了公司的管理层。另外,绝大多数外资银行和投资银行都在香港设有分支机构,其中不少银行的亚太区总部就设在香港。这不仅为内地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同时也决定了内地学生在香港能够申请的职位往往比其他地方更高。即使这些学生日后选择回内地工作,他们在外资银行香港总行工作的经历也一定是简历上亮丽的一笔。
  对于想就读某些特殊专业的内地学生来说,香港几乎成为了他们唯一的选择。例如,由于受到各类认证资格的影响,内地临床类的医学学生往往很难直接赴海外攻读更高的学位。这类专业的很多毕业生在国外都不得不改读营养学或是公共卫生学。香港虽然只有几所大学有医学院,但是这几所医学院却都接受内地的临床类本科生来攻读硕士或博士。我认识的从内地来的医学类学生到香港后,几乎全都读到了博士毕业。而且由于内地和香港医生的收入差距较大,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都选择了在香港工作。除了临床医学外,在中医、中文、传媒、英语教育等专业方面,香港也提供了远比海外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香港特区政府规定,内地学生只要在香港求学、工作连续满七年,就可以正式落户香港,成为香港永久公民。香港去海外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都免签,所以一旦成为香港永久公民,赴海外工作和就业的机会就会更多。
  最后,很多立志申请哈佛、耶鲁、普林斯顿等世界顶级大学的学生都将香港的硕士当做自己海外求学路上的跳板。海外的顶级大学在录取国际学生时,非常看重学生的学术背景。其中,毕业学校是学术背景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中国内地多数高校的世界排名都不是特别理想,即使是有些名校毕业的本科生也非人人都能顺利获得顶级名校的录取。我认识的很多北大、清华毕业的学生都将香港作为自己留学的第一站。他们在香港获得硕士学位的同时,利用自己在香港求学期间所发表的论文以及香港老师的推荐信,“曲线出国”,最终进入了北美的顶级大学。香港高校里的很多教授都毕业于北美的顶级名校,他们作为校友所写的推荐信本身所具备的说服力以及香港各所大学在国际上的声誉,都可以帮助内地的学生圆了“常青藤”的梦想。
  
  如何申请
  
  由于香港政府并没有采取教育产业化的政策,香港各所大学每年的招生名额相当有限,入学难度较大。即使是香港本地的学生,倘若想进入本地的大学就读,也要经历一番激烈的竞争。近几年内地学生申请香港高校的人数暴涨,更是加剧了申请的难度。
  虽然各所大学硕士项目的具体申请条件有所不同,但是最基本的申请要求相差无几。除了需要内地政府认可的学士学位外,香港的高校往往还会要求内地申请者提供如下材料:①语言考试成绩,托福或雅思成绩均可;②完整的大学成绩单;③推荐信2~3封。虽然香港没有一所大学要求申请人提供GRE成绩,但是,包括香港大学商学院和香港科技大学商学院在内的不少商学院都要求申请人提供GMAT成绩;虽然部分高校声称可以用四、六级成绩代替托福和雅思成绩,但在我认识的研究生和博士生中,无一人是用四、六级成绩就成功拿到offer的。需要指出的是,申请国外某些大学时,如果语言成绩在入学时未达到指定分数,通常可以选择先读语言学校,但是香港的各所大学却没有设专门的语言学校。这也就意味着,一旦申请人的托福或雅思成绩没有达到大学的标准,申请就一定会被拒绝。另外,由于香港的大学录取学生时一般都采取全系集体讨论表决的方式,因而颇受内地学生青睐的“套磁”环节意义并不大。毕竟,你不可能和一个系的全部教授都“套”上“磁”。
  香港的硕士分为授课型和研究型两种。虽然这两类硕士毕业都是内地政府认可的硕士学历,但是申请的过程却有较大的不同。授课型的硕士学制一般为一年,修读方式以上课为主。研究型的硕士学制一般为两年,修读方式以在导师的指导下做研究为主。申请授课型硕士项目的学生在申请时,提交上文所述的材料即可。申请研究型硕士以及博士项目的学生除了需要提交上述材料外,还需要提交一份研究计划(research proposal)。这份材料是研究型硕士或博士整个申请过程中最重要的材料。申请人需要在研究计划中阐明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同时要给出literature review (文献回顾)、methodology (研究方法)、 potential finding (可能的研究结果)、 implication (研究意义)、references (参考书目)等内容。教授会以这个研究计划作为主要的依据,来判断申请人是否具备独立完成该计划所需要的学术能力。攻读研究型硕士的学生在就读期间会获得大学提供的每月约1.4万港币的生活津贴(stipend),这一收入相当于从事一份香港本地的全职工作所能获得的收入。由于在学位和收入方面占有绝对优势,这类硕士项目的入学竞争之激烈也就可想而知了。据我的观察,绝大多数系或学院每年招收的研究型硕士的名额都是个位数。如果该项目有学生未能顺利毕业或是科研经费有限,部分院系甚至会在某些年份取消这类全奖类学生的招收。
  在授课制硕士的申请方面,内地学生往往都希望能够入读和自己本科专业不同的课程。通常而言,只要是专业的跨度没有超过大的学科门类,往往都能申请成功。在香港,大部分文科专业都不要求申请者有相应的本科学习背景。例如,备受内地学生热捧的商科类课程都接收各个专业的本科毕业生,而并不局限于商科毕业生。但是受教学内容的限制,部分商科专业,尤其是金融专业,往往要求申请者在本科阶段学习过高等数学。为了鉴别申请者的数学能力,大部分商科专业要求考生在申请时提交五年之内的GMAT成绩。理工科的大多数专业,虽然并不要求考生参加GRE考试,但是这一类的专业往往对考生的本科专业有所要求。通常而言,本科专业与硕士专业未必需要完全吻合,但是能够成功申请入读理工科专业的学生至少都是理工科的本科毕业生。
  
  Who Are You?
  When I first started college, the Dean came in and said “Good morning” to all of us. When we echoed back to him, he responded, “Ah, you’re Freshmen.”
  He explained, “When you walk in and say good morning, and they say good morning back, it’s Freshmen. When they put their newspapers down and open their books, it’s Sophomores. When they look up so they can see the instructor over the tops of the newspapers, it’s juniors. When they put their feet up on the desks and keep reading, it’s seniors. When you walk in and say good morning, and they write it down, it’s graduate students.”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