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快乐英语网 >> 阅读天地 >> 留学驿站 >> 正文

瑞典留学感想

  我慢条斯理地打包着回国的行李,希望能够放慢自己离开的脚步,多享受享受瑞典最美的六月里的阳光。窗外还是一样的海鸥、森林、野花、海水,只是屋里已渐渐变得空空如也,心里不禁有些恍惚,一如我刚来瑞典时的心情。记得去年从中国来的时候,我怀揣懵懂少年的凌云壮志,希望在瑞典能够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而如今,这些想来不禁惹人发笑的痴狂“理想”早已褪去了原本的浮躁和狂妄,一年的留学生活让我收获最大的不是“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而是我自己付出的辛苦与努力、与这里的朋友们结下的真挚友谊,以及留学日子里无处不在的温暖真情。在瑞典所经历的点点滴滴在我的脑海中不停闪烁,就如正在经历一般,清晰鲜活。
  
  自主学习的模式
Linnaeus University  我在瑞典的林奈大学(Linnaeus University)学习的是创新发展与国际营销专业的研究生课程。与国内的学习模式不同,这里的学习模式更加强调自我激励和自主学习。
  一般来说,我们一周只有三天有课,其余的四天是自主安排。虽说是自主安排,但其实“自主”的空间并不大,有很多作业需要完成。尤其是像我这样读商学院的学生,更是需要完成大量的商业计划和实际案例分析。这类作业的要求很苛刻,需要针对指定的公司作分析。因而,我们还要利用这四天去进行很多采访、阅读很多专业书籍,进行一手资料的整合。当遇到一些和科技、科技创新有关的实际案例时,我们甚至还要查阅很多有关科技的资料,以作为基本知识来开展之后的案例分析和研究。
  这一切对我来说都充满挑战。刚开始在瑞典学习的时候,我很不习惯,不知道老师对作业的要求到底是什么,案例分析要包含哪些内容,分析又要具体到什么程度等等。每次做作业我都要迷惑很久,而且疑问也有很多。后来,随着学习的深入,我才渐渐明白所有的决定都需要自己来作,而影响这些决定的因素又有很多,包括对案例材料的掌握程度、案例分析的侧重点、自己可掌控的时间等等。比如我们曾做过一个气球公司的商业计划,当时我们对计划中要不要包括“财务分析”(Financial Analysis)这一部分很是犹豫。一方面,我们认为“财务分析”对整个商业计划的实施来说并不是一个主要的部分;另一方面,由于我们仅有两周的时间来完成这个商业计划,所以时间比较紧迫。后来,在分析了气球公司的管理需求之后,我们了解到,公司非常需要了解实施这项商业计划所需要的资金等情况。因此,我们便决定挤出时间,将“财务分析”这一部分写进商业计划中。这样的训练扩展了我思考问题的角度,也提高了我的时间管理与自我控制能力。
  对于书本知识,这里的老师都不会一点一点地为学生分析,而是指定几本书,然后告诉学生学习的进度和内容,剩下的就要靠学生自己“修行”了,这就更考验一个人的时间管理和自我控制能力了。其实,在我来瑞典之前,就已经收到了老师发来的阅读资料。然而,真正上第一堂课的时候,我才发现,这个阅读资料也不过就是一个引言资料,而要了解更多的信息和内容,就必须扎扎实实读一本或好几本书。这里的考试也比较灵活,内容比较广泛。一般很少涉及基础知识,而是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灵活应用,比如利用所学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等。
  除了考试和商业计划之外,我们平时还需要完成一些小论文。这个作业虽然被标榜为“小”论文,但是其所涉及的“工程量”之大却出乎了我的意料。这对于英语非母语的留学生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为了完成小论文的写作,我们不仅必须在短时间内读完相关的书籍和资料,还需要用专业性的语言来对这些资料进行整合,最终写出一篇像样的论文来,这可是对我们研究能力和英文写作能力的大考验。这个过程真是相当痛苦,不过经历过后才发现,这样的考验是提升自己专业能力的大好机会,而且也为将来顺利完成毕业论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个性迥异的国际学生
  在瑞典留学,让我见识了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身上所具有的不同特点,而这主要源于团队合作。在美国或者英国留学的中国学生有更多接触中国留学生的机会,因而,一般来说也有更多与中国学生开展团队合作的机会。而在瑞典,中国留学生相对较少,与其他国家留学生合作的机会也就相应增多了。其实这也是我们教授所提倡的,因为不同国家的学生组成团队,有利于促进相互间的学习和文化交流。
  我参加的第一个团队便是一个多国学生的组合。我们这个团队共有五名成员,除我来自中国外,其他四名成员分别来自瑞典、墨西哥、法国、奥地利。我们五个不仅来自不同国家,而且母语都不是英语,文化也截然不同,所展示的个性也各不相同,这样的组合也真算是“难得”了。
  在我们决定成立团队的第一天,奥地利女生就给大家发了一封长而经典的cheer up email,其目的在于整合我们这个团队。她给我们每个人都布置了一系列的任务,并定下了开会的时间,以及开会前每个人需要思考的问题。我当时就意识到天性散漫的奥地利人也不缺乏严谨的特点,他们做任何事情都有严格的时间表和任务表。
  更有趣的是,在第一次开会的时候,来自墨西哥的男同学迟到了半小时,所有队员对此都颇为不满。经他解释后我们才知道,原来迟到15~30分钟在墨西哥是一种礼仪!对于这种令人匪夷所思的“有礼”行为,大家只好表示充分理解,由此也引发了会议的题外话讨论——各国文化习俗大分享。后来大家一致决定,以后通知墨西哥同学开会时间时,将开会时间说早半小时,这样大家就不用等了。但颇具戏剧性的是,第二次开会时,墨西哥男生吸取了上一次的教训,居然准时到了,结果这回害他等了我们半个小时。
  此外,来自法国的女孩也真是继承了法国人惯有的热情与浪漫,举办了多次国际学生的聚餐和聚会;来自瑞典的男孩具有丰富的幽默细胞,有他在,我们的讨论便绝不会枯燥、乏味;而来自中国的我自然也不甘落后,积极融入团队,为他们展示了我的高超厨艺与优美舞姿。
  就这样,通过一次次的会议、聚餐和聚会,我们慢慢融入了各自的圈子,成为彼此的朋友。在交往的过程中,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外国人超强的时间管理能力。就像我们经常说的那样,他们都是“study hard, play hard”类型的人,他们不会错过聚会,但也不会迟交作业,在学习与娱乐之间稳当地走着平衡木。
  
  无处不在的温情
  与国内不同,瑞典人的生活相对比较悠闲。他们非常注重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尤其重视个人的生活质量和私人空间。很多商店很早就关门了,下午六点左右市中心就变得非常冷清,因为他们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不能因为工作而牺牲掉自己的个人时间(private time)。这就给爱好逛街的我带来了诸多不便,我不得不提高自己购物的速度。
  瑞典的治安非常好,用“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来形容一点也不夸张。你可以在三天之后找到遗留在学校的钱包,我想这便是最好的例证。瑞典人也非常遵守交通规则。几乎所有的汽车都会为行人让路,而且是几米之外就减速,让来自中国的我们觉得相当窝心,相当感动,以至于回国前中国留学生之间都会相互提醒:回国过马路一定要看车、看路——当然这是一句玩笑话。
  瑞典人很友善,非常乐于助人。我在瑞典有过几次搭便车的经历。刚开始搭的时候,我有些害怕,心里总是战战兢兢的。我记得第一次搭便车是因为搬家。那天下着雨,我拖着两个行李箱,身上也挂满了包。刚走出原来的那个社区不久,雨便下大了。我甚是狼狈,不过还是坚持往前移动。后来有辆车先是为我让路,不久又往我这边倒车,并在我跟前停了下来。司机打开窗户问我去哪里,然后让我上车,说要送我一程。我看了看正在下的大雨,想到雨中前行的艰难,便上了车,不过心里非常紧张,便开着窗户,打算遇到不测时,随时准备跳窗户。但司机却一直很轻松地跟我聊天,这让我忐忑的心慢慢安定下来,我也开始和司机攀谈起来。后来,我陆陆续续地又搭了几次便车,每次都是一段愉快的旅程,我甚至和几位司机成了朋友。
  
  无论离开何地,总是会令人伤感,更何况是离开迷人的六月的瑞典呢。六月的瑞典,映入眼帘的都是葱葱绿景,再配上大片大片的野花,这景观丝毫不逊于荷兰的郁金香、法国的薰衣草。我将离开这个美丽的国家,但这里的点点滴滴,将永远铭刻在我的记忆里。
回到顶部